文化,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,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。近年来,山丹县通过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,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,深化文化惠民服务内涵,结合本地特色,着力打造文化惠民工程,让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,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。
完善公共设施 夯实文化基础
坚持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揽,不断加快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和相关重点项目建设,建成新型文化空间5个、农耕文化展览馆3个、乡镇及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4个。全县8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建成有标识、有管理制度、有工作计划、有特色活动、有专兼职管理人员的“五有”基层文化阵地,建成村级文化广场120个、乡村舞台56个、村文化活动室111个、农家书屋131个,县、乡、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。
丰富惠民活动 提升幸福指数
以群众需求为指引,提升满意度为抓手,围绕元旦、春节、元宵节等传统节日,组织开展送书画下乡、送文化(戏曲)下乡、举办社火展演、“三下乡”暨“快乐老乡”、“春绿陇原·文化进万家”等群众性引领示范文化活动、写生作品展、手绘挂历书画展、书画作品巡回交流展、第二届“艾黎情”书画作品展等文化惠民活动。至目前,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,开展、指导民间小调、社火秧歌、广场舞等活动100余场次;为群众书写赠送春联福字2000余幅,同时开展非遗进校园、进景区、进社区等“六进”活动,年均举办文化活动40余次,形成了“文化活动人人参与,文化成果人人共享”的良好局面。
免费开放场馆 满足群众需求
丰富免费开放内容,从馆内向馆外延伸,向基层延伸,惠及千家万户。充分发挥县文化馆、非遗研发中心、仙堤书院等公共文化阵地作用,免费向群众开展文化服务,广泛开展非遗培训、展览展示、文化下乡、舞蹈培训活动。至目前,开展各类文化展览展示活动58场(次)、进乡村培训班8场次、公益舞蹈培训3期30课时,开展舞龙舞狮和传统秧歌培训各2期共计500人次,受益群众2万余人。
繁荣文化创作 增强精神力量
组织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深入生活,扎根人民,先后创作以“春节”为主题的系列手绘挂历作品和手绘书签200余幅,以“国博故里·五彩山丹”为主题的书画、楹联作品76件。组织创作《活力工间操 健康你我他》《谱青春华章 展时代风采》《我们正青春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10余个,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带领群众感受时代脉搏,树立文化自信。(徐晓娜)